一、认真对待失败,从一口锅开始
2023年5月,一位日本网友在X(原Twitter)上晒出了一张 煎饺灾难现场 :饺子焦黑破裂、皮肉分离、牢牢粘锅,视觉冲击力十足。配文写道: 味之素不是说不用加油也不粘锅吗?结果就这样? 贴文一出,很快引发热议,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分享了自己类似的失败经历,也有人质疑产品宣传是否言过其实。
煎饺失败的照片和评论
图片来源:X、note
这原本看起来只是一次普通的社交吐槽,但味之素的回应出乎所有人意料。他们没有删帖、没有反驳,只在评论区回复了一句话:
请把这口锅寄给我们。
不是为了公关灭火,也不是为了判断真假,而是出于一个简单的动机:他们想弄清楚,是什么让这只饺子煎失败了。是锅的原因?是火候?还是产品本身在某些场景下存在盲点?
很快,味之素开启了 锅具征集 行动,邀请日本全国用户寄出他们 煎饺失败 的锅。短短三天,就收到了3,520口锅。这些锅被送往研发中心,成为接下来一项产品改良工程的起点。
短短三天就收到了3,520口锅,味之素原以为只能收到100个锅
图片来源:味之素官网
几个月后,味之素在《日经新闻》刊登了一整版广告。画面是一座由3,520口锅堆叠而成的 锅山 ,文案只有一句:
谢谢你把问题交给我们。
这不是一句宣传语,而是一次品牌对用户反馈的直接回应。锅山背后,不是公关修复,而是一次产品路径的重新开启。
味之素并没有让这3,520口锅变成一个营销事件的句号。相反,它们成为了研发团队手中的一组完整样本。
被归类建档的锅
图片来源:味之素官网
对单个锅的分析
图片来源:味之素官网
每一口锅都被编号建档,记录锅龄、涂层状况、底部厚度等基础信息,通过3D扫描技术,标注锅底变形、导热区域等结构参数,以统一流程实测 12只饺子能否顺利脱锅 ,并据此分为A/B/C三类,最终测试结果上传官网,用户可以在线查阅自己家的锅具表现。
味之素 不仅设立了网站,还在博客网站note设置了一个账号 味之素冷冻食品平底锅note ,专门分享公司的新发现和与消费者的互动活动。
相关note账号
图片来源:note
更进一步,味之素还组织了 失败厨房复现组 ,模拟真实家庭使用条件:加水时机、火力强弱、锅底残油、涂层剥落 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用户失败的真实场景。研发人员最终归纳出五种最常见的失败情境,并据此调整了饺子的制作配方。
一位项目负责人总结道: 我们过去是在理想状态下开发产品,现在开始面对的是现实中千差万别的使用条件。
2025年春,味之素发布了全新升级版的冷冻饺子。这一版本不再依赖标准锅具和完美火候,而是在产品设计层面,力图覆盖更复杂、更真实的厨房使用环境:
即使锅底涂层脱落,也能自然形成油膜;即使加水顺序有误,也能顺利展开羽根层;即使火力不稳,也能避免糊锅和粘底。
其中编号#2958号 一口涂层严重脱落、锅底不平的锅 在新版产品中完成了 脱锅成功 测试,被研发团队视为产品迭代的一个关键节点。
与此同时,那位最早发布煎饺失败帖的用户,也收到了新版试吃包和感谢信。信中写道: 不是锅的问题,也不是你的问题。是我们需要做得更好。
味之素针对消费者的煎饺试做、试吃活动
图片来源:note
从事件回应到产品发布,这一过程的重点并不在情绪处理或公关技巧,而在于品牌如何基于用户真实反馈调整产品策略。与其说味之素 接住了锅 ,不如说他们接受了现实中并不理想的使用条件,并选择以更细致的方式对待这些 失败 。
如果说 锅山事件 让消费者看见了味之素在面对失败时的诚意与责任感,那么这场品牌姿态的建立,其实并非始于那一口粘锅。
早在2020年,味之素就已经开始试图回应另一类更隐秘但更广泛的生活难题 不是操作失败,而是 做不动饭 的无力感。
那一年,一位育儿主妇在X平台上发帖说:
今天太累了,晚饭用了冷冻饺子。孩子吃得很开心,但我老公却说 你这就是偷懒。
这条带有日常性别压迫意味的吐槽,引起巨大共鸣。评论区刷满了 我也被说过 冷冻食品不行吗? 吃饭不重要,做饭才重要? 等留言,一下子将 用冷冻食品等于不认真 的观念推上舆论前台。
这一次,味之素没有沉默。两天后,他们在官方账号发布了简单却有力的一句话:
冷冻饺子不是 手抜き(日语:偷懒) ,而是 手間抜き(日语:省去繁复步骤) 。
味之素当时的回复
图片来源:X
没有强调口感、营养、工艺,也没有为产品辩护,而是换了一种立场 站在那个做饭的人那一边。
这条帖文获得了44万点赞与无数转发,不只因为表态,更因为它打破了行业长期以来对 便利食品 避而不谈的情绪指控。
味之素随后发布了一支PR短片《おおきな台所(大厨房)》。没有华丽布景,也没有鼓动性文案,只有工厂流水线上的员工认真择菜、拌馅、包饺,背景旁白缓缓说着:
我们在工厂里,替你完成了你今天没力气完成的那部分。
PR短片《おおきな台所(大厨房)》中的流水线,摘菜过程
图片来源:Youtube
这支视频在YouTube上线两个月后播放量破百万,成为冷冻食品行业极少数获得公众自发情绪共鸣的内容。
味之素并没有把 手間抜き(日语:省去繁复步骤) 当作一句临时口号,而是将其真正内化为品牌语言: